2024年2月3日約 5 分鐘撰稿:Juan

升學指南|國一生物 第1章 生命的驚奇

在了解自然與生物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套符合邏輯的科學方法來找到證據說服自己與別人,進而找到解答。

#國中生物筆記#升學指南
dailybiojuan-junior-biology-cover

導讀:這篇文章聚焦於「國一生物 第一章 重點」,並延伸整理生命特徵、課本重點、段考題型,幫你快速掌握重點。

延伸導覽:國中生物段考全攻略總覽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我的文章,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會陸續更新國中、高中的生物課內內容、筆記重點整理,以及每周一篇的新知分享,包含部落格、生物新科技等等內容。

1-1 發現生命(探究自然的方法)

在了解自然與生物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套符合邏輯的科學方法來找到證據說服自己與別人,進而找到解答。

觀察 : 為了瞭解生物,必須要「觀察」到現象,或者與原先認知不相符的情況,才能夠往下探察與理解研究。

提出問題 :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相對應的疑問。這些疑問可能根據觀察人而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資料 : 在研究考察的過程中,因為自己不清楚所以會去尋找資料。

提出假說 : 根據自己所學與找到的相關資料提出一個假設。

設計與進行實驗 : 需要分成實驗組(想要改變的組別)與對照組(沒有進行改變的組別),用來了解進行改變後是否有差異。

  1. 操作變因 : 每次實驗只能有一個,也就是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進行的唯一差別
  2. 控制變因 : 其他不變的因素
  3. 應變變因 : 就是實驗結果,預期可能因為操作不同所產生改變的因素

分析實驗結果 : 實驗結束之後,根據收集到的結果或數據對結果做出容易解讀的呈現(例如圖、表或者描述)

討論並提出結論 : 驗證是否符合假說,若符合則可能形成「學說」;反之,若與假說不相符,則回到提出假說層面重新提出新的假說,並根據新假說設計相關實驗直到與假說相符並能給予合理解釋為止。

1-2 生命的起源(什麼是生命)

生命現象

代謝 : 將從外界中獲得的物質進行轉換(食物變成糞便)。

生長 : 生物體透過代謝來得到物質使生物長大(長高、長胖、長大)。

感應 : 對環境刺激產生反應以適應周遭變化(冷了會發抖、太亮會閉眼睛)。

生殖 : 能夠將自身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延續,產生下一代。

維持生命因素

日光、空氣、水、養分

  • 岩石地表逐漸形成 : 地球表面的岩漿漸漸冷卻凝固成地表
  • 海洋與空氣 : 隨著地表形成,火山運動會釋放許多氣體(水氣、二氧化碳、氮氣)得以穩定地表的溫度、減少紫外線輻射以提供適合的環境居住。
    • 水氣 :
             1. 吸收大量熱量,加速地球冷卻
             2. 形成海洋
    • 二氧化碳 :
      1. 與雨水產生化學反應成為養分 
      2. 成為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的基礎
    • 氮氣 :成分相對穩定,直到目前都以氮氣佔空氣最大比例
  • 原始生命在海洋中發生 :因為許多有機物產生並隨著雨水流入海洋,就像大熔爐中有許多營養,促使許多有機物(生物的前身)能夠產生「生命現象」。

1-3 生物圈(生命在哪裡)

dailybiojuan-junior-biology-visual-1
dailybiojuan-junior-biology-visual-1

生物圈的範圍

生物到底能在那裡生存呢?

以海平面為基準,以上下各10000公尺內都可以有生物生存喔!

大於10000公尺 : 空氣太稀薄、溫度太低

小於10000公尺 : 水壓太大、沒有太陽光

後記

如果你喜歡這樣解說的方式的話,幫我按讚拍手分享,讓更多人了解生物的有趣之處 ! 如果你覺得有疑問或者有錯誤的話,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 !

訂閱白鷗電子報

每封信濃縮最新文章通知、每日期刊新聞與生醫人才趨勢圖表,三分鐘掌握重點並記得行動。

想追蹤哪些主題?

依照你勾選的主題寄送不同頻率的信件,也可以隨時在信件裡調整偏好。

信件以新文章通知、期刊新聞摘要與生醫人力趨勢報告為主,必要時再補充活動與工具更新。覺得不適合時,任何一封信都能立即退訂。

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當我們在跨領域的航道上調焦、轉向,這句詩提醒自己:保持展翼姿態,才有力量看見遠方海岸。我想把這份勇氣,持續和你分享。

DailyBioJuan MottoJuan · 讓勇氣成為日常

推薦閱讀

同分類的其他文章,延伸這個議題的觀點與實作案例。

2025/3/3113 分鐘閱讀國中生物

部落格經營|<2025生物偉人故事系列#1>遺傳學之父-孟德爾

在國高中學習生物的時候,一定對「孟德爾」這個人不陌生。 他提出的基因、顯性、隱性的概念,讓後人有更多對於性狀想法的啟發。在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能夠僅僅透過豌豆的種植發現這樣的規律,並且突破現有框架而大膽想像假設,最後被證實基因與性狀的關係,並提出熟知的孟德爾遺傳法則。

閱讀文章
部落格經營|<2025生物偉人故事系列#1>遺傳學之父-孟德爾
2024/3/3015 分鐘閱讀國中生物

國中生物筆記|國一生物 第8章 遺傳

在上一章國一生物 第7章 生殖中提到了生殖的目的是為了要繁衍後代,在細胞分裂與減數分裂過程牽涉到了同源染色體的複製與分離,產生配子之後經過受精作用產生新的受精卵最後形成新個體。 在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介紹中,最大差一點在於與親代是否有相同的表現、有沒有個體差異。本章要進一步針對有…

閱讀文章
國中生物筆記|國一生物 第8章 遺傳
2024/3/3010 分鐘閱讀國中生物

國中生物筆記|國一生物 第9章 演化

在上一章國一生物 第8章 遺傳有提到突變的重要性,也說到突變是演化的重要基礎。 本章要進一步透過以前留下來的證據說明演化的過程以及生物在不同時代下為了適應環境所產生的變化。

閱讀文章
國中生物筆記|國一生物 第9章 演化
考前不再手忙腳亂

領取國中生物段考行動包

留下信箱即可收到段考重點與練習題,陪你一起準備考試。

逐章重點與常錯觀念整理
互動檢核表與練習任務可以直接使用
家長陪跑提醒,陪孩子建立節奏